首页 >> 慈善项目 >>基层信息 >> 重庆市涪陵区关工委大力推广“校地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详细内容

重庆市涪陵区关工委大力推广“校地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校地合作”,是由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与涪陵区新妙镇关工委共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关爱儿童的工作形式。从2009年至今,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共派出1435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到新妙镇十字村、北门村、适园村等14个村(社区)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受教育儿童达3316人次,其中留守儿童3136人次、困境儿童45人次。新妙镇关工委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8年累计组织了120名农村留守儿童代表到重庆理工大学校园参观。实践证明,走校地合作这一路子,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势资源,基本满足对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需求。对此,涪陵区各乡镇街道关工委主动与区内外大专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全面推广“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这一工作模式,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探索创新。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245.png

一、由来

2009年,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初次来到新妙镇十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新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文喜的家就住在十字村,他敏锐地发现这些大学生志愿者非常适合做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工作,如果能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丰富、大学生志愿者年轻、亲和力强等优势来辅助“五老”开展关爱儿童工作,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张文喜主动找到该学院学生办负责人赵娟老师商量,希望能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赵老师把这个情况报学院领导研究后,决定每年暑期“三下乡”活动都在新妙镇十字村开展,根据当地需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新妙镇关工委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努力打造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搭建必要平台。在新妙镇党委政府和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工作模式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2011年4月,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正式把新妙镇十字村留守儿童活动阵地确定为“学生党员和团干部社会实践基地”。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318.png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324.png

二、多方发力,进一步保障了模式的正常运行

模式从成立到现在,期间遇到了重重困难,经过多方面的原因,才能让模式步入正轨。首先,校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十四年的时间,校地领导在变化、关系在调整,但关爱儿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一理念从未改变,一直在双方传承了下去。新妙镇历届领导亲自指导、亲手抓这项工作。时任新妙镇党委书记李国荣亲自过问、亲自协调,把两汇养老福利院的空余房间调剂出来作为十字村留守儿童活动阵地,并安排相关部门修好公路、改善环境、增添设备;党委副书记肖红亲自参加关爱活动,亲自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该学院的两任院长、四任书记多次亲自带队参加关爱活动,指导关爱活动持续健康的开展;学生办公室主任和全体老师分期带队,具体领导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关爱活动,事前有具体安排,事后有总结交流、文艺展演。同时,还要全额报销大学生志愿者的往返交通费。双方领导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为校地合作模式正常地运行提供了保障。其次,村(支)两委的尽职尽责。关爱儿童是他们的职责和义务,他们积极建设校外活动阵地,努力完善必要的设施设备,动员更多的“五老”担任“代理家长”,主动争取大学生志愿者到村(社区)开展关爱活动,将空出来的办公室收拾出来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宿舍,购买了床和日常用品,并通过年初预算,为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发放生活补贴,切实解决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吃住行问题。再次,镇关工委“五老”同志们的无私奉献。为了保障关爱活动顺利开展,镇关工委的“五老”同志们不仅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为各村(社区)“儿童之家”捐资添物,而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爱儿童。尤其是以张文喜为首的一批“五老”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各村(社区)“儿童之家”,在大学生志愿者没来的时候,就主动担任起“辅导员”为孩子们辅导家庭作业;在平时开展活动的时候,就担任起“讲解员”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大学生志愿者来开展活动的时候,“五老”又成了“协调员”,专门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还担当起“安全员”,主动把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全都安全护送回家。他们是整个关爱模式中发挥出了粘合剂的作用。最后,大学生志愿者的持之以恒。合作之初,村里几乎没有场地开展帮扶关爱活动,只能到处找场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学生志愿者也没有专门的宿舍可以住,只能在两汇养老福利院的空房间里打地铺。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们毫无怨言,无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始终坚持前来开展关爱活动,除了2021年疫情的影响,14年来从未间断过。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408.png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414.png

三、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促推了模式稳步发展

十四年的路,是一条探索的路,“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模式就是在这探索的路中不断走向成熟的。一是关爱内容从单一向多方面拓展。合作之初,大学生志愿者只负责对少年儿童进行作业辅导,为了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走进社会,大学生志愿者根据少年儿童的需求,不断创新关爱内容,从单一的课外辅导慢慢对他们进行兴趣爱好培养、传授课外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拓展,关爱内容的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关爱质量。二是关爱时间从短期向长短期相结合中转变。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的周期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就是利用寒暑假为儿童们连续开展一周及以上的关爱活动,让孩子们可以学到更多知识、获取更多快乐、培养更多兴趣。短期则是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开展活动,在日常点滴中与孩子们接触,增进交流、培养情感,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起初,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对儿童们进行短期的帮教。随后,为了提升关爱效果,便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一周及以上的帮教活动。通过长期与短期结合,让儿童们得到的关爱不间断,心理不再缺失,更好地弥补了校外的空白时间。三是关爱范围从点向面辐射。起初,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仅与新妙镇十字村达成合作协议,当地领导觉得这个效果好,值得推广,便在全镇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起“儿童之家”,为大学生来本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十年来,经济金融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新妙镇14个村(社区)开展了关爱儿童活动。2015年,涪陵区关工委又在新妙镇十字村“儿童之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工作模式。如今,全区80%的乡镇街道与区内外大专院校的建立合作关系。如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所属的多个学院与白涛、马鞍、李渡、义和等地进行对接,湖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外地院校通过各种渠道来到涪陵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其中一些院校还在当地建了基地、挂了牌,基本实现了模式的全覆盖。四是关爱形式由“引进来”转变为“引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相结合。“引进来”,是指将大学生志愿者吸引到当地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了解社会、拓展知识、锤炼意志、提升品质的目的,并从中受到教育,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走出去”,就是组织本地儿童跟随大学生志愿者到大学校园参观,看图书馆、足球场、宿舍楼,了解大学生活,让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埋下“认真读书、考上大学”的梦想种子,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刚开始,都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来本地开展活动,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为儿童们讲解了外面的世界,让这些孩子对外面心生憧憬。为了让本地儿童们能够把理论化作实践,把憧憬变成现实。自2014年开始,校地双方领导同意,让该镇的儿童跟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观大学生校园和一起参加活动。两种关爱形式的结合,促进了校地双方的“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模式更加稳定。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441.png

四、整合资源,进一步凸显了模式的效果

一是需求互补。地方在开展关爱儿童活动中,各种硬件都可以努力建设,但智力资源短缺无法解决,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持;高校智力资源丰富,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开展校地合作,既可以提高关爱儿童质量和水平,又可以锤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让双方各取所需的效果。二是优势互补。“五老”的优势是人生阅历丰富、政治经验宝贵、传统作风优良、奉献精神强烈,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是文化知识丰富、科技创新意识强、易于与留守儿童沟通,关爱活动更具吸引力,教育效果更加明显。把“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功能叠加,成效显著。三是合作共赢。14年来,校地双方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五老”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大学生志愿者与少年儿童之间亲密互动,大大地提升了“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工作模式影响力,不仅让参与模式的所有人都从中得到提高,也对涪陵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每年都有十余所区内外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来涪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其中一些院校还在当地建了基地、挂了牌,进一步扩大了“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工作模式的影响力,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张铃婕,当初十字村的一名初中学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关爱帮扶下,如今成长为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她誓言将传承志愿精神,尽自己所能去关爱需要帮助的儿童。刘长江,2009年还在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上大二,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他通过组织参与关爱活动,收获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毕业后在重庆机场集团工作,成长为单位的优秀骨干,目前正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屏幕截图 2023-08-24 095509.png

“校地合作 关爱儿童”工作模式,是基层关工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出的一种关爱形式,凝聚着广大“五老”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智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开拓,重庆市涪陵区各级关工委正在不断的推广和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努力推动关爱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